首页 > 关注 >
 
 

甘肃省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荣获全国“优秀”

2023-05-31 11:58:54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出炉,甘肃省博物馆选送的“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全国优秀项目。这是甘肃省纺织品类文物修复项目首次获全国性殊荣。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入选“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涉及文物藏品门类多,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紧密结合、强力支撑文物修复保护理念技术创新发展的优秀案例也不占少数,竞争非常激烈。

终评入选的30个项目,包括10个“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20个“2022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是近年文物保护修复的重要成果,代表了当前文物藏品修复的前沿水平。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共10件(组)文物,这批文物虽数量不多,但织物品种丰富,质地优良,有绢、锦、罗、纱和斜编;后整理工艺多样,包括贴金、刺绣及印花;文物级别较高,一级品1件(套),二级品5件,三级品4件;附着于文物上的信息量大,其织造技术、后整理工艺、饰件造型等不仅是汉代河西地区纺织技艺、纺织文化以及士大夫阶层追求品质生活的客观反映,云气、珍禽等纹样更是当时社会风尚、思想理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这批纺织品文物多数表面颜色保存较好,但由于年代久远,埋藏环境的复杂和保存环境的不稳定,文物强度逐渐下降,织物丝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并有糟朽、污染、褶皱、残缺、破裂、微生物损害(霉斑)、动物损害、褪色、晕色、金箔脱落等病害发生,其中,尤以糟朽最为严重。

项目组通过形制推断、去除历史干预、应用丝蛋白加固技术、选择绉丝纱背衬材料、设计制作支撑附件及装具等一系列保护修复措施,有效抑制了病害的蔓延,使修复后的织物形制明确,纹理清晰,丝线稳固,色泽协调,整体牢固度提高,观展效果增强,达到了方案设计中预期的修复目标。

近年来,文物保护修复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并更注重预防性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也向精细化高科技发展,获得了更多科技赋能,如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CT技术等广泛应用。

此次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2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将为新时代甘肃文物考古、保护与多学科深度融合提供案例,也将进一步促进甘肃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科研能力、项目规范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