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大爆料暴露住宅安全隐患:玻璃变凶器 消防设施形同虚设

2015-08-21 00:25: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远方的爆炸,并非只是一大朵蘑菇云的震撼和恐惧,当一切变得安静,人们发现,原本以为安稳的家,在那一晚的爆炸过后,暴露出种种隐患。

当气浪摧毁窗户,锋利如刀的玻璃碎片肆意飞溅,瞬间变成凶器,飞向逃生的人群,导致被划伤、扎伤的人血流不止。若不是突发事件降临,住在这些楼盘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家的窗户上竟然没有使用安全玻璃。而这很可能是普遍现象,因偷工减料而隐身建筑物的它们,或许此时还藏匿于很多人的家中。

伤人的玻璃只是住宅建造猫腻中的冰山一角,建筑专家告诉我们,为了压缩成本,一些项目选材和施工过程中埋下的隐患数不胜数,混凝土标号不符合要求,从柱子里抽取钢筋,外墙保温材料不防火,实际电梯配置与额定人数不符,降低防火门标准……而花掉积蓄买房子的我们,赶上什么样的房屋质量和居住命运,似乎只能“拼人品”。

从一片凶悍的玻璃,很多人开始怀疑,外观看似华美的住宅楼,可能危机四伏。本期,北京青年报《广厦时代》将那些可能的隐患讲出来,希望能够提醒公众增加防范意识——当然我们希望,所有的嘱咐都停留在唠叨,而每个人,永远也不要等来危险爆发的那一刻。

玻璃变成凶器 影射住宅建筑选址及质量危机

天津大爆炸“头七”那一天,人们在寄托哀思。事故现场周边不远处的房屋,睁着无数只空洞的眼睛,毫无表情。万科海港城里被炸毁的家中,满地狼藉,窗帘守着空荡荡的窗口,孤独地飘动,不时掉落的玻璃碎片仍然是尖锐无比。被摧毁的物品扭曲着,逃生通道的碎玻璃处,血迹已经发黑。

原本多彩的生活,此刻只有黑白两色。

至于为何普通住宅建造地点距离危化品库只有短短几百米,已经有各种说法指向隐瞒危化品存放事实,以及城市规划无序无理。类似这种由于选址不当导致住宅先天存在危险,并非个例。住宅距离高压线过近,建造在化工厂遗弃掩埋的化学品上,紧邻加油站完全没有安全距离,在城市核心区十字路口建造高密度住宅,环顾四周,就算是非专业人士,也不难发现,很多住宅出现在并不安稳的地带。

如果说选址是规划层面的问题,那么住宅建筑本身的脆弱感,确是不折不扣的质量问题。

大爆炸发生的第三天起,就已经有人发帖称,这次事故暴露了房产界的“一个大秘密”,很多开发商在住宅外窗使用的玻璃,都是不安全的,也就是说,很多住宅的外窗玻璃,既不是安全玻璃,也不是真正的中空玻璃,更不是楼书上常常作为噱头的“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LOW-E玻璃(低辐射节能中空玻璃)。事实上,很多外窗的玻璃,连起码的“安全”条件都没有满足,更不要说那些保温隔热的附加值了。

还未暴露的住宅安全隐患 可能就在身边

“灾害不是自然的,灾害是不恰当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和实践的后果。”五年前在“灾害与社会管理”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减灾事务特别助理玛格丽特·瓦尔斯特伦就曾说到过,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灾害,是人类自己不恰当行为导致的结果。

同时,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也曾撰文称,许多城市在扩建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建筑、土地开发和土地转让等法规,城市治理的薄弱、不安全的建筑、生存系统的退化,以及在规划中未考虑到灾难风险要素等,使得城市灾难系数不断提高。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在地震、火灾、爆炸等灾难过后,在快速发展大背景之下的建筑安全隐患话题,会持续升温。

“非安全玻璃破碎伤人,这只是爆炸让你们看到的,还有一些并未暴露的安全隐患,藏身在某些住宅建筑中,基本都是因为建造过程压缩成本、偷工减料导致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建筑师向《广厦时代》表示,从外墙保温材料、外窗,到建筑主体结构上使用的钢筋及混凝土,再到电梯、中央空调等设备,以及各楼层的防火门、防火设施,只要是住宅建筑所涉及的大部头材料设备,都有可能成为“偷梁换柱”或“以次充好”的薄弱点。

“很多住宅设施和材料,在平日里可能不会引起大家关注,但由于天生的缺陷,很可能在某些时刻根本就是帮不上忙,甚至像非安全玻璃那样,加重灾难的损失。”指着一扇24层高层住宅里楼梯间的防火门,这位建筑师告诉我们,防火门在火灾发生时,有分隔区域、保护疏散通道、帮助人们逃生的作用。可很多住宅防火门不仅防火等级不够,还会缺斤短两,“比如这扇门,四周围的密封胶条都没有,关闭不严密,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挡不住烟火向楼梯和各层扩散,它又哪来的防火防烟作用呢?”

  材料采购及施工黑幕 直接导致住宅建筑“外强中干”

为了让我们听懂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黑幕,这位建筑师举了个例子。比如央视那把大火,之所以熊熊燃烧令建筑物损失惨重,就是因为酒店外墙使用了劣质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不符合标准,被点燃之后成为大火的助推器。而据了解,原本采购材料的款项足够,但材料却被低等级的易燃保温材料取代,这中间的利益黑幕不言自明。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而且远远不只发生在建筑外墙材料上,大宗采购的诸多材料进场之前,实际上都有多场开发商、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甚至设计单位之间的“勾兑”。一位大型工程公司区域负责人告诉《广厦时代》,在他们接手的一些住宅项目中,开发商内部实操人员,常常会提出条件,在材料采购款里“拿好处”,而据这位负责人称,施工款本来就被压缩得很低,还得拿出钱来喂这喂那,最后只好在材料上“省省”。

住宅验收过程潦草 通常是“抬抬手就过”

施工材料的校验监管谁来负责?住宅建筑的验收难道不能最后替人们把好关吗?

说到上述问题,那位建筑师告诉我们,通常设计单位给开发商交上设计图纸之后,下工地的次数有限。对于大量建筑材料的采购和最终的质量验收,通常无从考量。如果不是“建筑师指定”,也没理由太多干涉,除非某些材料影响建筑的美观功能或实用。

据这位建筑师透露,常常听施工方回过头来抱怨说,一些建筑材料是甲供材,由开发商指定,有时候明明知道“来的这批材料很劣质”,也会默不作声。“甲方采购的材料,再烂和我们也没关系。说不定里边还有谁的好处。”于是乎,施工队不闻不问,甲方心照不宣,材料供应商任意妄为,各种劣质建材也就堂而皇之地充斥在建筑主体之上。

至于住宅建筑竣工验收环节,某施工企业负责人称,“通常伺候好了,都能过。”开发商把验收单位的人请到项目上,一大堆建设文件资料准备妥当,验收单位也会进行多日的现场工作,一般情况下,只要建筑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齐备,验收环节属于抬抬手就能过,至于细化到某一种材料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或防火标准,这位施工企业负责人称:“没人给你看那么细。”

或许看到这里,你可能意识到,自己所居住的房屋和楼体并不那么安稳,而所谓业内专家们已经对此熟视无睹,他们一直都知道,国内大量住宅的设计和建造太过草率和粗糙。

对此,一位建筑师明确表示,眼下很多新建住宅,其质量的确令人堪忧,除了剖析其中的问题,让大众提升对居住建筑的质量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一位来自德国建筑世家的家具品牌负责人也表示,当他花一年的时间,跑遍北京的各种豪宅和普通商品房,他感觉非常难过:“里面有那么多奢华的装饰,还有一些山寨的家具,但住宅的细节设计、舒适程度和安全程度,却做得非常不够。人们应该从浮华中走出来,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

“我们住的房子安全吗” 住宅专家竟然失语

从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公司货场爆炸事故发生到现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北京青年报多位记者夜以继日在现场记录。从他们发回的照片来看,爆炸现场周围,耸立着很多被气浪掏空的高层住宅。远在另一个城市的我们,心头升腾诸多疑问:

为什么住宅的选址建造没有远离危险化学物品存放区?甚至距离最近的万科海港城与高危化学品库只有区区600米?为什么那么多尖锐的玻璃碎片伤害了那么多人,难道2004年就实施的《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在商品房领域形同虚设吗?居住在类似住宅中的人们有理由怀疑,还有哪些隐患埋藏在建筑主体之中?——我们住的房子安全吗?

当我们把上述问题抛给住宅专家、建筑专家,一些人这样回答,“现在很敏感,不方便说”,“很多都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我说出来就接不到活儿了”,“我可以跟你们讲讲,但别写我的名字”……

作为寻求真相的媒体人,我们只好在有限的“好心”人的指点下挖掘问题,查阅资料。同时我们也发现,民众们群情激愤地转发由天津爆炸引发的建筑安全常识,而一些平日里活跃在开发商群体和著名开发项目上的“住宅专家”集体失语。

难道那些凶悍到扎进墙体里的玻璃,没有引起你们的更多思考吗?作为了解人们赖以生存的住宅建筑的专业人士,你们不该提醒人们更多关于质量、关于防范、关于逃生的建筑安全常识吗?不能不说,我们很失望。

 记者 赵晓笠摄影 记者 黄亮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