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课后服务提档升级助推“双减”落地

2023-08-23 18:11:10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下午放学后校园里人头攒动,轮滑场上学生旋转、跳跃;篮球场上学生你拼我抢;美术室里学生手握画笔尽情挥洒……这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校园里的一幕,也是临淄区实施课后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淄区聚焦课后服务质量提档升级,不断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双减’工作落地,实现参与学校全覆盖、学生需求全满足、经费支持全保障三个100%。”临淄区教体局局长崔国华说。


(资料图片)

抓实摸底调查,了解真实需求。今年刚满10岁的实验小学学生小刘,在篮球场上已是颇为专业的“小勇士”。3年前刚上一年级的他,在课后服务社团课程上接触到了篮球。

“第一次接触篮球就展示出良好的协调性和球感。”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张洪超说,“今年的全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山东赛区)U10混合组比赛中,小刘代表学校参加了比赛,且斩获季军。”

临淄区教体局副局长王鹏说,给学生提供什么服务内容,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因此,临淄区采取了“一讲二问三清单”的“三步摸底法”,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一讲”,即给学生和家长讲清课后服务政策,疏解家长心中疑虑;“二问”,即问家长、问教师,调研家长、学生对课后服务内容的精准需求。同时,向教师发放《课后服务参与调查表》,充分了解教师的特长爱好;“三清单”,即在分析学生需求和教师服务能力基础上,形成学生需求清单、课程清单和需要引入的服务清单。

坚持标准引领,构建“课程超市”。“之前,因为督促孩子写作业引发了诸多不愉快,自从学校有了课后服务,孩子在学校就能把作业高质量完成,并且还能学习自己的特长。”金茵小学家长于欣洋说。

2021年,临淄区研制了《临淄区课后服务工作标准》,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了“1+N+X”课程超市,“1”即基础服务课程,突出因材施教,将个性化辅导答疑作为基础服务课程,要求学校因校制宜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N”即校内挖潜课程,挖掘校内师资潜力,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基础上,利用自身特长、爱好为学生开设N种学生自选课程;“X”即校外资源课程,充分发挥齐国故都资源,精心打造了6条“齐文化+”示范线路,实现校外资源的充分利用。

聚焦关键节点,强化保障支撑。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临淄区完善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量、教研创新等纳入教职工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分配课后服务经费,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临淄区积极大胆探索尝试。“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孩子和家长在需求表上填写了‘书法’,但学校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我们选用区教体局遴选的第三方机构,由他们提供专业书法教师给孩子上书法课。”晏婴小学校长史文波说。

临淄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人员徐洋说:“2022年,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入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通知》,在此背景下,临淄区制订了符合实际的方案,并由区教体局牵线搭桥‘当红娘’,遴选有资质的第三方供学校选用。”

同时,临淄区还制定了第三方入校服务评价细则,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凡出现违规情况或满意率低于80%的,学校可提出更换服务人员直至终止合作。“上学期,孩子参加了学校内第三方提供的书法课,相比于参加校外培训,减少了支出,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晏婴小学学生家长于建磊说。据了解,截至目前,临淄区共有约98%的学生参加校内课后服务,惠及4.6万余家庭。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体局)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