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构建创新系统 助力实体经济

2016年11月30日,“全球创新港-产融结合示范体系”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并宣布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是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产城融合发展专业委员会首创的城市(区域)级全域性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全球创新港-产融结合示范体系”为“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的首个样板工程。
深化产融结合 振兴实体经济
近期,在去年底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还强调,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然而,振兴实体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企业自身的事,需要多管齐下和多方努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功能,自然需要作出更多的贡献,为实体经济振兴提供更多更大的推动力。
以产融为核心 首创城市级产业创新系统
“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将通过顶层设计与资源导入,促进区域或城市内产融结合快速发展,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让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最终加速区域内产业升级,构建良性的产融环境,增强区域或城市产业创新竞争力。
“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是在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的支持下,由其产城融合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历时三年,在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在城市建设、产业聚集和园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研我国城市及区域在推动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的系列现象,提出的系统性、总体性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将构建柔性智库资源支持系统、区域产业链数据驱动下的产融综合服务平台和产融结合运营中心三大功能系统。
其中,柔性智库资源支持系统即“脑系统”,提供有效的顶层设计与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智力资源支持;区域产业链数据驱动下的产融综合服务平台即“神经系统”,是区域产业链数据驱动下的产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区域高效的产融互动与合作平台,为区域产业发展构建产融加速系统;产融结合运营中心即“发展加速系统”,通过产融结合运营中心,将全球化产融资源与区域产业发展实现高效对接,并通过企业服务系统,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加速系统。
三大功能中,区域产业链数据驱动下的产融综合服务平台最为核心,产融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将汇集区域内各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分布状况及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将汇聚股权、债权、并购、信托、IPO、定增等各类全要素金融服务机构,构建区域产业与资本金融高效互动的生态化平台。据了解,目前产融综合服务平台意向进驻的金融投资机构已积累超过一百家,并计划在一年内形成万亿产业资本聚集。
强大资源特定导入
“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首个样板工程落地北京亦庄
“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要形成对实体经济发展、城市产业创新与升级有效的驱动力,必然依据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体系。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国家商务部指导下的,拥有以央企、大企业集团为会员主体的国家级协会。其所拥有200多家企业会员,大部分为全球500强企业以及国内的百强企业,因此,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也是我国大企业会员集中度最高的国家级协会。
近30年以来,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始终致力服务大集团、大企业的宗旨,形成了强有力的三大资源体系:第一,服务产业与企业的智库体系;中国集团公司常年为国家政策提供咨询建议、为大企业大集团提供战略顾问服务、受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提供课题研究,并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国际国内专家资源系统;第二,拥有在中国、全球经济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等资源;第三,通过常年服务于我国大企业“走出去战略”,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与资源网络。
因此,在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的支持下,通过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的构建,则会将以上三大的资源系统地导入到特定城市,以全面提升一个城市或区域产业创新与升级的发展能力。
目前,全球创新港-产融结合示范体系,已与中、英、美、日、韩、加、德等国专业研发与技术服力机构在智能制造、机器人、生命技术、新材料、新技术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与日常交流机制,并力争在一年内,与全球主要技术发达国家的重要研究机构或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全球化创新协作系统。
据了解,“全球创新港-产融结合示范体系”已落地北京亦庄,并拟将北京南部区域作为示范区域,推出“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的首个样板工程。未来,“产融结合示范区体系”将先择重点城市优先布局,先使一部分城市快速形成促进区域产业创新的生态系统,进而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作出新贡献。
-
余佳文为空头承诺道歉 90后网络创业要防泡
在国家政策层面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如今在中国创业的门槛已经非常低了。...
-
试点一年仅签约12户 以房养老“蛋糕”好看
徐 骏作(新华社发)2014年7月1日起,中国保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住房反向...
-
中国发力流通体制改革 疏通“大动脉” 给
流通业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消费。流通业的发展既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又是大众...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